这个博客是2020年建立的。当时我在国外读博,又遭遇疫情,每日只能独自在稍显逼仄的小房间里打发时光。读文献要继续、分析数据要继续、写论文要继续,同样地,生活也要继续。某日灵光一闪,便有了建立一个博客、写写随笔、记录生活的想法。当时昼夜颠倒地忙活了好几天,博客的框架基本成型了。只是后来,每每看着这个自认为还比较精美的网站,竟有了一种不忍随意动笔以打破这份美好的想法——或许是为自己的偷懒找个借口吧,总想着要十分认真地来撰写每一篇博文。这种有些与生俱来的完美主义,让这第一篇博文的面世一拖再拖:写此文初稿的日子,恰与这个博客的Hello World相隔了整整5年。
距离我的学生时代已经过去将近4年了。仔细想想,让我印象深刻的毕业季,就是初中、高中、大学和博士毕业。09年初中毕业,第一次听到了《凤凰花开的路口》这首歌,当时在MP3里单曲循环了好久,每次听到都会沉浸于那份淡淡的伤感之中;13年高中毕业,第一次意识到与有些人可能一辈子也难有机会再次相聚了,带着平静又激动、不甘又知足、紧张又故作镇定的复杂情绪来到了离家1500公里之外的南方之强;17年大学毕业,有着独属于那个风华正茂的年纪的意气风发、兵荒马乱、野心勃勃与青春悸动,也有着一点“无知者无畏”的莽撞和不谙世事的过分单纯,只身一人奔赴8000公里外的异国他乡;21年博士毕业,在疫情的不确定中永远错过了Sheldonian Theatre里的拉丁文毕业典礼,一波三折回到祖国,虽未出走半生,但归来时也难再自称少年。还记得那年刚进入厦大,就听人说起过那句有些伤感又颇为写实的话:凤凰花花开两季,一季送旧、一季迎新。从那以后,每到6月潮湿黏腻的天气,看着学校里盛放的火红色凤凰花、脑海中回响着《凤凰花开的路口》的旋律,即使不是自己毕业,也难免平添伤感。本以为学生时代之后,毕业季所包含的复杂情感就与自己渐行渐远了。但是,选择了老师这份职业、选择了与学生一起并肩走过一段段人生旅程,又怎能在凤凰花开的时候无动于衷呢?
22年刚入职后不久,便赶上了第一批学生的毕业季。那时我正被刚刚入职的迷茫、焦虑和疑惑压得喘不过气来,连组里的学生都认不太全,也自然对那年的毕业生印象不深。23年毕业季,送走了M和Z两位同学。一年多的共事经历虽不算长,但也让我第一次做为老师这个角色感受到了离别的不舍与伤感。24年毕业季,送走了B、K和L三位同学。与他们相处了两年多,感情自然也格外深厚。那段时间我一直采取“让自己忙起来”的方式去逃避,尽量不让自己感受到离别的氛围,让时间去冲淡那化不开的离愁别绪。他们三个的故事,值得我单独写篇文章回忆。到了今年,毕业的L、N、X、S四位同学,应该是真正意义上我进组后带的第一批学生:他们来到这里的时间要晚于我入职的时间,因此也可以说,我是一路看着他们成长、见证着他们蜕变的。特别是,组里管理方式的变动,让我有机会更多地与他们深度共事、共同成长、相伴前行,让彼此有了非同一般的了解和默契。这种独特的缘分,让我下定决心要在这一季凤凰花开之时写些什么,既是为了记录这严格意义上“带的第一批学生”、以便在未来某一时刻能找回一些年轻时的回忆,也是为了疏散当下心中萦绕许久的百感交集——从过完年后、意识到他们快与我分别开始,已经有好几个月被失落和不舍的情绪所裹挟了。